天博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发表时间:2023-12-09 10:11:34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天博习高度重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任务。2021年10月18日,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力大幅提升,逐步进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正如习所强调的天博,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对世界工业经济产生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仍然逆势大幅增长,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稳定器和增长极。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比重为45.0%。其中,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大、占比高,2021年规模为27.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5.7%,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增长更快,2021年增速达到22.3%。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加快推动数字化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数字化转型,抢占数字领域科技创新制高点。例如,近年来美国出台《国家网络战略》《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欧盟发布《欧盟人工智能战略》《欧洲数据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把发展数字技术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起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规模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达到45.5万亿,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达到39.8%。赋能社会经济方面,我国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市治理等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例如在工业领域,我国已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天博,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160万家,全面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基础软硬件仍然受制于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以及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产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还较弱。二是体系化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协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还需完善。三是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价值潜力挖掘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四是数字领域国际话语权有待加强,国际规则和标准体系参与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围绕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5G中高频器件以及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终端人工智能推断框架等数字经济关键软硬件,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体系化研发布局,加强集成电路与基础软件协同攻关。加快布局数字领域前沿技术,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交叉融合,重点关注脑机交互、超级泛在网络等交叉学科领域,抢占未来数字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各领域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数字技术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企业、终端用户以及优势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以需求为导向,研用结合,开展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围绕产业共性技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平台面向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标准、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服务。
充分发挥我国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城市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应用,一方面以应用及海量数据提升数字技术模型迭代优化,另一方面以数字技术全面提升行业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加强算力网络建设,提升高质量算力供给能力,驱动和支撑数字化发展进程。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指导。围绕企业数字化需求,加快上云用云,提升管理运营、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企业数字化发展。
积极宣传我国数字经济全球治理主张,主动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广泛宣传我国数字经济最新技术、应用创新以及数字科技改善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水平的做法,让世界更好了解和认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主动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参与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数字领域国际化标准和规则制定,积极推广我国已成熟技术和应用的好做法、好经验。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天博。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