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山西:科技赋能“特”中做“优”
发表时间:2023-12-08 14:48:09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天博在山西的很多地方,马铃薯被老百姓俗称为土豆,是山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一直排在全国前十。
尽管山西是全国马铃薯主产省和优势区,但山西马铃薯一度处于生产技术粗放、产量低、效益差的状况,产业不具备促进农户增收的优势,其中缘由在于品种结构单一、种植技术落后、商品性差、适销对路产品不足。
补短板,“特”中做“优”。近年来,山西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立足山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实施具有本域特色的“优薯计划”,主攻单产,以品种强优、水肥药高效利用、节本增效为重点,开展马铃薯绿色高效、环境友好型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研究,提升生产、加工、储藏技术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打造“山西马铃薯”区域品牌,为山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多为旱地。“就技术而言,目前瓶颈在于一头一尾,头即品种,尾即加工。”山西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白小东介绍,需要强化科技支撑体系,解决品种、栽培、加工等瓶颈问题。
谋定而动。2023年,围绕马铃薯育种、栽培、加工等生产和产业链环节,技术体系突出种业创新,培育更多主食化加工品种、集成配套高效低耗栽培技术,把技术研发力量投入到抗旱品种和加工品种选育、水肥高效利用、农机农艺配套、产后加工增效等薄弱环节。
从育种源头开始,加快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引进种质资源64份,完成鉴定44份;配制杂交组合22个;参加植物新品种测试的新品系4个(“晋农薯2号”“同薯37号”“晋同薯4号”“晋彩薯2号”),参加华北区域试验新品系1个(“晋农薯4号”),提交国家新品种登记的新品系3个(“同薯36号”“晋同薯2号”“晋彩薯1号”)。
在生产中端,推进种植技术与机械研发,技术体系开展抗旱拌种剂试验和“晋薯16号”茎段诱导试验,应用拌种剂后“晋薯16号”和“青薯9号”的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6%、14.25%;在晋北地区探索早熟马铃薯复种白菜种植模式,每亩纯收入4500元左右;与长治市神禾永成农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马铃薯新型铺膜播种机”在三荣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千亩马铃薯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播后形成的低垄、垄上压微沟,抗旱效果显著。
在加工端,强化产后贮藏与加工增值,技术体系筛选出马铃薯干腐病镰刀菌拮抗菌株28株,研发马铃薯采后抑腐生防菌剂,用于减轻马铃薯贮藏损失;对7个不同品种的新鲜薯泥质地天博、凝聚性、色泽、风味进行评价,初步评定马铃薯奶茶制作最佳配方;开展马铃薯方便粥、“和子饭”和“彩薯酸奶”饮品工艺及配方的筛选;在加工薯条生产线上新增高精度角料剔除器,对生产线中的不合格薯条进行自动剔除,出厂的薯制品品质进一步提高;研发出具有低热量、低糖分、高膳食纤维、低饱和脂肪等特性的薯制新品“轻食薯泥”。
依托科技创新,从源头开始,瞄准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的目标,技术体系通过“特”中做“优”重构山西马铃薯产业。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马铃薯在旱地上实现增产,离不开农业技术突破与推广应用。
今年,技术体系开展旱作区马铃薯高产高效低耗绿色栽培技术攻关,以提高单产、培育高产(4吨)为目标,以提高肥、水、药利用效率为途径,匹配不同生态区高产马铃薯品种水分和养分需求特性,研究雨养及有限灌溉条件下马铃薯水肥药高效利用技术。
目前,在阳高罗岭、岚县康农等单位引进展示的“晋农薯1号”“同薯32号”“京张薯1号”“天薯12号”等新品种平均亩产达到了2627公斤,“晋薯16号”平均亩产在2480.3-4500公斤之间,其中在岚县岚城镇王家村,亩均产量更是超5000公斤,再次刷新了岚县地区马铃薯亩产新纪录。
让技术走出试验室、走进田间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技术体系坚持做好种薯繁育标准化技术、商品薯高效栽培技术、节能增效双控马铃薯贮藏库等推广应用。
在娄烦县、清徐县、太谷区推广山西省地方标准《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开展马铃薯原原种标准化繁育技术示范,基本解决了近几年原原种繁育疮痂病普遍发生的问题,为推动山西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标准化提供参考。
体系成员制定的马铃薯施肥技术规程被列入山西省2023年农业农村领域主推标准,截至目前,马铃薯施肥技术规程应用面积共计3105亩。制定的《中早熟马铃薯膜下滴溉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草案)》在文水县、河曲县试点示范效果比较明显,亩增产15%,亩增收1000元。
同时,技术体系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农民展开技术培训,为阳高、浑源等9市22县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的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等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
10月5日,技术体系组织相关专家,对大同市阳高县长城乡罗岭村的马铃薯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测产,“晋薯16号”平均亩产在3948公斤左右。
今年开始,技术体系组织体系相关专家,编制了旱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解决方案,并在罗岭村建立体系旱地马铃薯高产示范田300亩,示范推广“旱地马铃薯机械化垄作栽培+水肥高效利用+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综合管理集成技术以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实现稳产高产天博。
“示范田实现了‘轮作倒茬+种养结合+养分循环利用+良土良种良机良法少药’,亩增产367公斤,亩增收550.5元,块茎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均高于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品质与效益达到双提升,最终达到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绿色生产目的。”白小东说,这也意味着马铃薯“四良一少”种养循环有机高产高效示范田初建成功。
示范带动下,从晋北到晋南,马铃薯增产的消息不绝于耳。晋北的右玉县示范推广马铃薯种薯良繁4200亩,应用马铃薯旱地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加工型马铃薯种薯高标准繁育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亩均增产150公斤以上。晋南的沁源县郭道镇东阳城村示范绿色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500亩,选育“晋薯16号”原种为种薯,采用宽窄行高垄种植和滴灌技术,平均亩产达到3770公斤。
依托体系成果、提升技术服务,向科技要创新,向土地要效益,山西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正以此推进山西马铃薯产业由“特”向“优”迈进。(马玉)